厌氧消化技术作为处理易降解生物质废弃物的重要手段,具有大幅度减污降碳的潜力。然而,厌氧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胁迫失稳现象,成为厌氧消化技术处理效能提升的关键瓶颈。为此,构建厌氧反应器胁迫失稳预警系统,是提升厌氧消化技术处理效能的重要举措。当前,厌氧消化过程的监测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运行监测指标(如pH值、碱度和挥发性脂肪酸等)往往滞后于实际的微生物性能,难以及时反映出反应器的稳定性。因此,遴...
天山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 (Kar. & Kir.) Sch. Bip)是菊科风毛菊属多年生名贵中草药材,也是高山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之一。野生天山雪莲因其繁殖率极低且人工栽培困难,以及生境恶化等因素,濒临灭绝。国家早在1996年就将天山雪莲列为了二级保护植物和三级濒危物种,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也将天山雪莲列为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由于雪莲用药历史悠久,具有显著的疗效和文化、...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化石基塑料,实现其循环利用对减少石油基资源开发需求、缓解环境污染、降低碳排放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在PET降解酶的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由于全细胞催化技术具有原位产酶、一锅反应、流程简化等优势,因此开发PET塑料的全细胞催化解聚技术具有必要性和发展前景。近日,青岛能源所与南京工业大学、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合作,以高温细菌热纤梭菌为底盘菌株,通过菌株...
甾体类化合物在药物研发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生物活性的调控与提升主要依赖于羟基化反应。然而,由于甾体类化合物结构复杂,其分子内C-H键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羟化一直是化学合成领域面临的一个难题。近年来,P450酶因其在甾体类化合物羟基化方面展现出的潜力备受科研人员关注,但其活性高度依赖于价格高昂的辅因子NAD(P)H以及氧化还原伴侣为羟基化过程提供电子,这严重限制了P450酶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青岛...
8月30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山东省威海市组织召开“微藻源高值天然产物甘油葡糖苷的先进生物制造”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成员由南京师范大学黄和院士、山东大学凌沛学教授、西北大学范代娣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胡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秦松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建国研究员、暨南大学张成武教授、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冯志合共8人组成,黄和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该成果由...
8月28日,2024中国生物制造大会在合肥开幕。本次大会由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合肥市政府联合主办,以“生物制造 创引未来”为主题,聚焦生物制造领域发展战略、产品创新、技术引领等方面深入开展交流研讨。大会开幕式上,发布了《聚力推动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合肥倡议》,并首次发布了“2024生物制造产业化十大优秀案例”,青岛能源所与山东鲁抗医药的产业化合作项目“反式乌头酸微生...
近日,青岛能源所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吕雪峰研究员主编的学术专著《能源合成生物学》由科学出版社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生物能源在增加能源与资源供给、改善生态环境、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等方面有着其他可再生能源不可替代的显著优势。合成生物学在生物能源研发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解决生物能源的关键研发问题。《能源合成生物学》全书共分5章,围绕合成生物学使能技术与改造策略、生物...
青岛能源所编著的科学专著《生物能源-基础与应用》纸质图书由科学出版社于2024年6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生物能源-基础与应用》由郭荣波研究员、崔球研究员和吴晋沪研究员等主编,被纳入由刘中民院士主编的“碳中和多能融合发展”丛书,集中体现了国内尤其是中国科学院在生物能源领域取得的关键性技术和最新成果。生物能源是国际公认的零碳可再生能源,其原料来源广泛,包括农业生物质废弃物、林业废弃物、城市有机垃圾、藻类生...
青岛能源所蛋白质设计研究组姚礼山研究员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Beat Vögeli教授共同主编的英文学术专著《Residual Dipolar Couplings: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由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出版社于2024年2月16日正式出版发行。残余偶极耦合(Residual Dipolar Couplings,RDCs)是广泛应用于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中确定结构和动态信息的核磁共振 (NMR)测量方法。该专著邀请了来自美国、德国和中国等国家的核磁共振领域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