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全省科技大会在济南隆重召开,青岛能源所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牵头完成的“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项目荣获2024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青岛能源所已累计荣获各类科学技术奖励40项,其中以第一单位荣获省部级一等奖9项。“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是青岛能源所所长、党委书记吕雪峰,联合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这一项目是研究所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利用微生物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成为可发酵糖,可以为绿色生物制造与生物能源开发提供廉价碳源,是实现秸秆类生物质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向。热纤梭菌通过分泌多酶复合体——纤维小体,能够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是生物炼制和绿色生物制造中重要的底盘菌株。纤维小体的表达量决定了菌株对底物降解糖化的效率,因此提高其表达水平是其工业应用的核心需求。纤维小体由数十种酶和支架蛋白组成,结构和调控极其复杂,如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
近日,青岛能源所开发了“介电诱导确定性侧向位移实现单细胞聚焦、捕获和分选的拉曼流式分选技术”(Positive Dielectrophoresis Induced Deterministic Lateral Displacement-based Raman-Activated Cell Sorting,pDEP-DLD-RACS),这一技术显著缩短了从全基因组随机诱变突变体库中直接“先筛后养”高产DHA的活体裂殖壶菌单细胞的周期,将筛选时间从“月”压缩至“天”,为绿色生物制造按下“加速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
近日,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联合伊利集团、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香港大学等单位,成功开发出基于流式拉曼(Raman Flow Cytometry,RFC)的高通量、高精度益生菌快速质检技术。该成果为益生菌产品提供了“单细胞分辨率”的多参数质量评估手段,并为行业带来了“菌株身份证”级别的质量评估新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宏组学》(iMetaOmics)。基于流式拉曼的益生菌质检新技术益生菌产业作为全球健康产业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发展迅猛...
β-葡聚糖因其优异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炎及免疫增强等生物特性,广泛应用于医药、营养食品、化妆品和动物健康等领域,全球市场估值达3.4亿美元。目前,β-1,3-葡聚糖主要来源于酵母、谷物、真菌和细菌,但纯度普遍不高。裸藻(Euglena gracilis),又称绿虫藻或眼虫,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单细胞微藻,其在光合自养或异养下能够合成高纯度的β-1,3-葡聚糖。2012年裸藻已通过FDA的GRAS食品安全认证,2013年被我国批准作为...
ω-转氨酶是一类5′-磷酸吡哆醛依赖型氨基转移酶,能够催化氨基在多种氨基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间的转移反应。凭借其底物范围广和立体选择性高的优势,ω-转氨酶已成为当前生物催化合成手性胺类功能化合物的热点酶之一,在多种药物分子(如降糖药西他列汀)的商业化生产中成功应用或展现出规模化生产潜力。在ω-转氨酶相关研究中,便捷、快速且准确的酶活检测方法对高效的分析尤为重要。传统基于各类色谱技术的分析方法在各类定性...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作为重要的营养素,在营养保健品、特殊食品和医药领域应用广泛。在水产和畜禽饲料领域,鱼粉是提供PUFA的主要原料。根据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鱼粉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96万吨,同比增长19%,而国内鱼粉产量仅有约70万吨左右,且每年波动较大。有效替代进口鱼粉,对于保障我国大食物观下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裂殖壶菌(也称裂壶藻)发酵生产富含PUF...
近日,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与宝洁新加坡创新研发中心合作,利用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SCRS)多维度揭示了阳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的抗菌作用机制,研究成果为表面活性剂在日化、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皮肤和环境中的条件病原菌,与多种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包括皮肤感染和严...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由于干旱会显著抑制苜蓿的生长并加速开花,严重影响其产量和牧草品质。随着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频率和严重程度持续增加,苜蓿在全球范围内的种植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挖掘和利用苜蓿耐旱基因,揭示其调控机制,对培育耐旱苜蓿种质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NAC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逆境胁迫抵御等...
数字液滴PCR(ddPCR)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核酸定量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传统ddPCR系统依赖精密流体控制单元,导致设备体积庞大、操作流程复杂、经济成本高,阻碍“去中心化”诊断的发展。近日,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设计了一种简单的收敛通道结构微流控芯片,并通过整合液滴发生与反应,开发了一个简易型、集成化的双重数字液滴PCR系统SI-ddPCR。该系统无需精确流体控制就能实现液滴分离并逐个检测,...